找到相关内容176篇,用时2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“无聊”?

   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克尔克·沃伦·布朗和罗彻斯特大学的心理学家理查德·M·瑞安在一篇论文中写到,充分认识自我和周边环境是内观(mindfulness)的关键。内观是人感知和关注当前的状态,源于东方...对无聊感的产生也很有影响,拥有积极自我意识的人很少会觉得无聊;相反,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和愿望,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,就会深陷在“无聊”的深渊中。1951年,澳大利亚籍精神分析学家奥拓·费尼谢尔在对无聊...

    佚名

    |创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4/08420122544.html
  • 寻找上师·上师在皈依三宝之上?

    者都是我们的老师。至于,穿越生命真相认识自我的归途,则需要坚忍卓绝又其锲而不舍的老师,这自然要比佛法僧三宝都重要得多了,没有老师,就不会有认识三宝的机会。  由于自始建立的善恶分别心,让我们有所取舍,于丑恶者避之唯恐不及,对美轮美奂的宫殿趋之若骛。更别提“佛所说法”,自然是有一分体悟就如同登上天堂般兴奋,想要快快离开往昔的“不洁”。这一切动念间,顿时落入另一个自我打造的地狱,习气已成,很难拔出。...

    陈念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0743852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自我认同、自我回归

    心力集中时,必能扫除平日错误百出的无力感,而得心应手处事。只有收回那颗奔放放逸的心,让它向内直观,则生命力的发挥必如草木得到滋润的泉源。   所以,台湾作家林清玄说:“小丑由于认识自我,不畏人笑,故能悲喜自在;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,可以不怕受伤,反败为胜;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,可以不染烟尘,直观世界。认识、回归、反观自我都是通过自己做主人的方法。” ---------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0746689.html
  • 应用佛学与心理学的对话

    自我为何物?   西方心理学家常强调自我发展的重要性,认为人要能够认识自我、肯定自我,进一步才能充分发挥自我。   然而佛教的教义却很明确的指出,这个我是虚妄的,是我们的愚痴(对事里不能认清真象)妄执所形成的。唯有放下对「我执」的执取,人才能真正的解脱,才能离苦得乐,进而做到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」的境界。   那么,我们究竟应该去肯定自我、发挥自我呢?还是舍弃放下自我?我想在回答这个...

    李忆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646765.html
  • 般若·智慧·无知

    “般若无知”之缘起性空理论。  从而可以说明,众生的生死烦恼皆来自于人们自心的“执见”,佛法就是要我们认识自我、打破自我,体悟“无我”的道理……  当证得般若无知时,即能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!通达...缺陷还不够完整的智慧,它不能够完全彻底解释和认识宇宙人生真相;而般若智慧则不然,般若是一个无限词,般若智慧是无限量的,是清净圆满的,它能够通达一切宇宙人生真相,彻底的解决宇宙人生的一切烦恼。  由于在...

    理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1146855.html
  • 从禅悟的观点论海德格、道元与慧能

    发现这种把海德格的思考义涵描述为非思考,很富有禅宗的禅味,后者清除了“实存”的一切负担,不再给予积极和正面的思考,以全面认识自我和世界。综上所述,海德格认为,人的终极地位,必须放在世界的四种介面中才能...,必然要承认第三个原则,那是在运用前面两个原则时所不可避免的︰对于整体真理的整体体悟,其基础在于认识自我的性质。认识自我是起点,无我则是最终的结果。这等于是承认“实存”即“存在”,反之亦然。但重要的是...

    成中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046877.html
  • 如何读诵、受持、研读《金刚经》

    重新认识世界,重新认识自我;以佛法为指南,树立自己的正知正见,改变自己的人生观念,得到生死烦恼痛苦的当下解脱;从而更好地做人,翻邪归正,转恶为善,返染还净,转识成智,发挥自己本有之佛性,补天地化育之...

    曲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4150376.html
  • 浅谈佛教慈悲关怀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

    佛教的平等观,其作用在于破除人们对现实世界种种假象的谬见以及对自我的偏执,从而获得彻底的觉悟。帮助人们在认识自我时,打开心胸,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众生,以平和的心去与众生相处。佛教的“三学”,又称“三无漏...意识,引导人们向往和建设安和乐善的人间净土。佛教自度度人的思想,对启发人们自我完善,培养人们的互助友爱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。例如,昆明佛教慈悲关怀委员会在云南瑞丽建立“关爱园”,组建关爱小组,一对一的对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4452206.html
  • 禅宗的返照自我与诗的超越谛视

    禅宗的“悟”,是对主体内在的佛性的的“返照”。在禅宗思想中,一切众生悉有佛性,而对于佛性的实现,主要是在于返观自我的“顿悟”。所谓“明心见性”,就是认识自我之心,发现自身之佛性。《坛经》中反复申说的便是这种返照自我的开悟。慧能认为自性本是清净的,佛性即在自性之中。一念悟时,众生即佛;迷时则佛即众生。自性中即蕴含佛性,欲使之得以实现,须是自己运用般若智慧,进行“返照”。要将自身蕴含的佛性,转化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1653401.html
  • 华岩寺与禅宗

    解脱的正途,是认识自我的本心和本性。开发自我,实现自我,即可解脱成佛。禅宗的诸家庙宇均挂有“诸恶勿作、众善奉行”的对联。华岩寺亦将此联挂在大雄宝殿。这副对联寓意着因果报应的深奥哲理。“因果”是佛教用以...棵培提树,先天纯洁清静的心也非如同明镜。原来就没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体的东西,又会在哪里沾染上世俗的尘埃呢?五祖知道慧能彻底认识了本性,就把据称是菩提达摩传下来的袈裟交给他,并说:“他已成为第六代祖师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92755902.html